3.1施工準備
1)工程使用的材料應與外墻相關結構層的材料兼容。 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標經檢驗均符合現行相關國家標準。
2)外墻抹灰工程應在砌體工程完成并驗收后至少7天進行
3)抹灰前,檢查砌體預埋件和預留孔洞位置是否正確?;w表面的灰塵、污垢和油污應清除,墻面的灰縫、孔洞和凹槽應填平。
4)抹灰前應保護砌體免受雨水或暴露 抹灰時砌體表面應保持濕潤,蒸壓加氣混凝土砌體表面的濕潤深度應為10 ~ 15毫米,其含水率不應超過20%;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塊的含水率應控制在5% ~ 8%
5)外墻結構表面的油污和浮漿應清除,孔洞和縫隙應封堵平整。不同結構材料結合處的加固材料應固定牢固。 修補找平用砂漿應與大面積抹灰用砂漿一致,其強度等級不得低于大面積抹灰用砂漿。
6)使用干粉砂漿時,抹灰層平均總厚度不得大于20毫米 采用預拌或現場砂漿攪拌時,外墻抹灰層平均總厚度不大于25毫米,外墻底座和凸出墻面抹灰層平均總厚度不大于30毫米 抹灰應分層進行。使用干粉砂漿時,每次砂漿抹灰厚度為5 ~ 10 mm。 采用預拌或現場攪拌砂漿時,水泥砂漿抹灰厚度應為每遍5 ~ 7毫米,水泥混合砂漿抹灰厚度應為每遍7 ~ 9毫米,在一層砂漿終凝前方可抹一層砂漿
7)嚴禁在雨天、雪天、5級及以上風速施工外墻防水工程;施工環境溫度應為5 ~ 35℃,施工中應采取安全保護措施。
1)鋼筋網應掛在不同材料和基體結合的基體上;埋地管道孔槽處的基底上掛有加固網;當抹灰總厚度≥35mm時,應在找平層上貼一層加強網;對于9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和24m以上的公共建筑,外墻找平抹灰時,基體應掛鋼筋網。 鋼筋網應使用LOxlO? O.8或15x15? l.0鍍鋅鋼絲網
2)掛鋼絲網施工:掛網前,修補接頭、孔洞、凹槽、孔洞邊緣等。修理期間,填充各層并平整 掛網時,混凝土墻可用釘子固定,砌塊墻可用鋼釘固定。固定釘間距不應超過400毫米;;鋼釘應釘在灰縫中。固定后,鋼絲網應光滑、連續、牢固,無變形和拱起。 網狀材料和基體的搭接寬度不得小于100毫米 鋼絲網應為熱鍍鋅鋼絲網,孔眼尺寸不得大于20毫米x20毫米,鋼絲直徑不得小于0.8毫米 鋼絲網必須放在抹灰層,不得外露。
3.3外墻找平層施工要點
1)外墻找平層防水施工工藝:基層表面處理→掛鋼絲網→掛線、粘灰餅、設置標準鋼筋→界面處理→涂找平層(作為第一防水層)→設置網格縫→防水層施工(第二防水層)→抹灰層施工(保護層)
2)外墻表面防水由四個基本結構層組成,即第1層防水層、第2層防水層、防水保護層和裝飾面層 第一防水層應為摻有纖維和聚合物乳液的1:2.5水泥砂漿或Ml5預拌砂漿,找平層也應作為第一防水層。 第二防水層應為2mm厚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5-8mm厚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或3-5 mm厚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干混);外墻飾面磚不得使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以防外墻飾面磚脫落。 外墻涂料、裝飾瓦等裝飾面和粘結層也可用作防水保護層 圖3為有保溫層和無保溫層的外墻防水結構
3)淋水試驗應在安裝外墻窗試件后進行 外墻窗框填縫完成后,應取樣進行淋水試驗。 取樣比例和檢驗方法由各方協商確定。外墻雨水滲漏性能建議按照《SJG 14 - 2004非承重砌體及飾面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第9.1.4條執行,即:“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進行檢查,檢查房間數量不得少于10%。
(1)大雨后檢查;
(2)在女兒墻處設置水管,淋水6h;
(3)用0.2~0.3兆帕壓力水距墻0.3m,噴水15分鐘 “如果設計方、業主和監理方要求采用其他試驗方法,在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可靠的基礎上,雙方應協商確定,并編制另一份安全技術交底
4)將聚氯乙烯塑料外殼加到外墻上直接通向房間的孔中,使內高外低,并在外墻外殼周圍嵌密封劑。
6)外墻結構表面應平整,找平層施工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外墻基層表面應在界面處理前清理干凈;
(2)界面處理材料的品種和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攪拌應均勻,無粉末、沉淀等缺陷,涂層應均勻,不掉底,待地表水找平層施工完畢后;
(3)找平層砂漿厚度超過20m時,應分層壓實、找平;
(4)外墻找平層材料的抗拉強度不應低于外墻裝飾面對基層粘結強度的要求
7)抹灰外墻找平層的細部施工方法:找平層表面應根據不同材料的要求進行找平、刷光或拋光,并進行濕養護。 外墻找平層作為防水層,抹灰應做框架接縫 框架接縫一般寬10毫米,深5毫米,框架接縫之間的間距不應超過3米 外墻窗洞口應設滴水,窗洞口應設坡度,坡度應控制不小于20%,外窗最高點應低于內窗20毫米以上 門窗框外表面與孔壁之間留有6毫米x6mm的凹槽,填充聚氨酯密封膠 陽臺、女兒墻頂面應放坡,坡度不小于6%;突出墻面的腰線,檐口板、凸窗上部應做不小于3%的向外排水坡度,與墻面交接處應做直徑50 mm的圓角,下部應做水線 。
Feedback在線留言